重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記憶消失過程 林月霞結合醫學與藝術展跨域詮釋

重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記憶消失過程 林月霞結合醫學與藝術展跨域詮釋

藝術家林月霞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腦神經科合作,以充滿想像的立體視角,在新媒體藝術的世界裡,重現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記憶消失過程。(國美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林月霞:微膠細胞迷蹤19622018」開幕式,此展從生物藝術出發,結合醫學實證,以充滿想像的立體視角,在新媒體藝術的世界裡,重現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記憶消失過程。此為今年第二檔藝術跨域創作案徵件獲選作品,今由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主持記者會,藝術家林月霞、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辛裕隆醫師、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陳永賢教授,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顧問呂克桓醫師等人,皆參與這場自今年5月疫情以來,國美館首次舉辦的實體展覽開幕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辛裕隆醫師今出席記者會致詞。(國美館提供)

此次展出作品「微膠細胞迷蹤19622018」,由藝術家林月霞與台中中山醫學大學腦神經科合作,為結合醫學與新媒體藝術的跨領域創作。「微膠細胞」(microglia)是腦神經中最小的細胞,卻也是生命記憶持續的關鍵,於是,計畫中以追蹤數位阿茲海默症病患病史為依據,從普遍中再選取個別病例,「19622018」則為其代號,意味著這位 1962年出生且自 2018年追蹤至今的記憶消失過程,並以其核磁共振影像(MRI)與 腦波(EEG) 數據做為林月霞作品創作圖像的參考依據。

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表示,國美館時光天井空間雖然不大,但在過去十幾年默默擔綱重任,成為培育許多國內科技藝術家的搖籃,至今許多曾經在此展出的藝術家,正在藝術圈發光發熱。這個藝術舞台背後所累積的創作能量不容小覷,很高興看到藝術家林月霞帶來如此獨特深刻的跨域創作。(國美館提供)

藝術家林月霞表示,對於創作始終充滿熱情,早期就專注於生物藝術領域,不但曾親身至醫院檢查,用自己的心臟超音波作為創作素材,更從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家人身上找到創作的意義。一路走來,雖多次被其他醫學機構拒絕充滿挫折,因為真實的醫療環境擠不出一絲空閒,讓藝術有介入參與的可能。然而,不斷努力突破自我,最終開啟了藝術與實證醫學的跨域合作,病理數據更成為創作中最有力的支持與證據。 國美館說明,當今全球人口正快速的老化,失智海嘯來襲,失智症的預防、診療與照顧已成了臺灣社會的重大課題。「林月霞:微膠細胞迷蹤19622018」作品,喚起觀者對於阿茲海默症的重視,從藝術的視野了解生命從實至缺的過程,也因此讓本次展出更具正向意義。展覽於即日起至7月24日於國美館時光天井多屏幕影像區展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