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05:30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氣候變遷衝擊下,去年台灣面臨百年大旱,全國水庫優養化比例高達六成五。今年雨水較為豐沛,但今年一至三月,全台廿座主要水庫中,仍有七座屬於優養化。環團批水庫上游缺乏管理,農業施肥、濫墾、生活污水含氮、磷營養物質,進入水庫水體,造成藻類大量繁殖,以致淨水場添加更多藥物處理,長期飲用,恐對人體有影響。
今年不缺雨水
主要水庫仍有七座優養化
台灣本島有廿座主要水庫、六座次要水庫,離島有二十六座水庫(澎湖縣六座、金門縣十一座、連江縣九座)。針對重點水庫,環保署每月進行一次水質採樣監測,一般水庫則是每季採樣監測一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環保署二○二一年環境水質監測年報顯示,台灣本島廿座主要水庫中,包括石門、寶山、明德、鯉魚潭、白河、鏡面、澄清湖與鳳山等八座水庫達優養程度,其中鳳山水庫長期處於優養化狀態。另普養水庫十一座;貧養水庫僅翡翠水庫一座,水質最佳。
此外,金門縣、連江縣與澎湖縣等離島地區共二十六座水庫,全數呈現優養狀態。
今年一到三月,因為有雨,水庫水質略微回升,但全台主要水庫中,除了鯉魚潭水庫改善為普養程度,其他七座仍屬於優養化程度。
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蔡志宏表示,水庫優養化與上游開發行為有密切關係,包括農業施肥、濫墾、生活污水,都會導致過量的營養物質,如氮、磷等,進入水庫水體,造成藻類大量繁殖,藻類死亡腐敗分解時會大量耗氧,使得水質嚴重惡化。
蔡志宏說,翡翠水庫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水庫,原因之一就是限制集水區開墾。
石門、白河、鳳山、明德、鏡面水庫等集水區盛行農業,施灌肥料進入水體,成為促使藻類生長的肥料。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更指,去年台灣大旱,部分水庫水量變少,水體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高,引起藻類迅速繁殖,形成藻華現象,造成水質優養化。此時淨水場要加更多藥物處理,藥物殘留機會高,長期飲用如同「喝藥水」,恐會對人體有影響。
學者:除藻不是問題
自來水加藥須注意控制
台大環工所教授侯嘉洪也表示,降雨少,水庫水量變少,水體中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高,容易引起藻類迅速繁殖,形成藻華現象。雖然藻類毒素對人體健康有疑慮,依目前淨水技術去除藻類不是問題,但水體優養化會加重後續自來水處理用藥,必須注意控制藥物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