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20:58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為瞭解當前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實務推動之現況與困境,作為檢討目前原住民族教育政策推動與執行的參酌,原住民族委員會及教育部於今舉辦「第1屆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校長會議」,研討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實務,期許透過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三方協作與對話,讓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能邁向新的高峰。
「第1屆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校長會議」由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與教育部長潘文忠共同主持,計有29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校長、11處地方政府教育局(處)與原民局(處)代表齊聚一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夷將Icyang表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自103年制定並公布《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奠定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法源依據後,原民會也於105年配合訂定「辦理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補助要點」,至今已推動6年,校數由5所成長至36所,學生人數由325人成長至2210人左右,校數及學生人數皆成長7倍,成長幅度十分顯著。
夷將Icyang指出,本次會議為首屆「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校長會議」,並於今年4月至5月間,分別於嘉義縣政府、花蓮縣政府及新竹縣政府辦理3場次分區會議,討論議題包含民族環境營造、評鑑機制、課程教材及教師文化增能等。
結論包括,民族環境意象及教學設備建議從寬認定,以貼合學校辦理民族實驗教育實際需求;評鑑機制儘可能簡化,減少學校行政負擔;建立各族群教材知識體系資料庫,協助學校研發民族教育課程;定期辦理全國性實驗學校族語教師或文化教師增能研習,以及適當授權或放寬學校聘用教師的權力等。
夷將Icyang強調,因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於籌備期或實驗期初期階段,對於民族教育課程的研發與設計面臨相當多的挑戰與困境,本次會議也特別安排「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110年-114年)」執行進度報告,協助各實驗學校清楚瞭解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的整體內涵,包含推動知識建構、知識實踐及雲端服務等3大執行策略。
潘文忠表示,推動原住民教育一路走來,從只有少數幾所學校到現在11縣市36校,且還可以不斷再擴大。而從客觀數據也可以看到,推動落實民族與文化的教育,不會讓孩子基本學養、素養降低,甚至是更往前進。在過程中,第一線校長的付出,教育部與原民會定期都會跨部會開會聚焦等,都有助於落實原住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