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07:13
中鋼旗下興達海基承製沃旭風場的6座國產化水下基礎,去年12月全數交貨,預計本月10日將下水安裝。(資料照,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監察院上月中旬出具調查報告,針對離岸風電國產化目標未達標,糾正經濟部工業局及能源局。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二日召開「離岸風電國產化問題多,綠電瓶頸如何解」記者會,敦促政府針對問題儘速提出解方。而會中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副組長鄭如閔透露,國產水下基礎本月就會到風場進行安裝;興達海基董事洪寶團表示,已接獲業主沃旭通知,預計八月六日作業船會進到興達港,預計八月十日就能出海進行安裝作業。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二日召開「離岸風電國產化問題多,綠電瓶頸如何解」記者會,與會人士透露興達海基水下基礎近日將出海安裝。(記者楊丞彧攝)
陳椒華以監院報告內容指出,離岸風電百分之百國產化目標原訂在前年達標,可惜興達海基面臨組建生產不良率偏高、缺乏管理下游供應鏈之經驗與能力,例如台灣SGS檢驗人員經驗不足外,興達海基又接單後分包給下游,出現生產品質不一等問題。原預計打造一一一座水下基礎,最終僅成功完成六座。此外,高雄興達港也面臨淤積問題,疏浚工程全部完成後,必須到後年四月才能下水。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說,目前興達港規劃水深僅八公尺,離岸風機的水下基礎要出海會有水深不足的問題,短期內可透過疏浚,但長期也無法符合水下基礎的需要。他建議,是否能先在高雄港組裝,再運到興達港基地,這樣興達港清淤可同步進行,加速離岸風電水下機組的興建速度。
高雄市議員參選人黃思學提到,台灣已是亞太離岸風機的重鎮,但有些國外較完整成熟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降低成本生產。他建議應由產值角度來看風機國產化,重點發展有益於國際競爭力的風機產業鏈重點零組件。高雄市議員參選人鄭侑青也質疑,興達港究竟適不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畢竟水深僅八公尺遠遠不足應付需求,且相關費用是否都會用在清淤之上?
針對與會人士之質疑,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械組組長林華宇一一回應。林解釋,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對台灣而言是全新的產業,國內業者從傳統產業要升級切入高技術、高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產業,初期確實遇到許多困難。而因疫情影響,高級技術人員一開始都無法來台,後雖逐漸開放,但也受層層審查,技術與人才交流受疫情影響甚劇。
其次,林華宇提到,國內高階焊接技術人才短缺,尤其風機有不同形狀跟結構,需不同證照的焊接人才,除攜手勞動部加強人才訓練,另也建立生產規範讓國內人才依循,並符合國際水準。興達海基從一開始到現在,對焊接、監工、管理、檢測各方面能量全面提升,終於做出六座,目前也承接其他風場的水下基礎。基於以上努力,希望能促成國內水下基礎廠商能克服焊接技術困難、人才困難、設備困難,逐漸建立起本土能量,以承接以前沒做過的新興產業。
林華宇也強調,在國內發展相當困難的項目,如發電機跟海纜,都排除在國產化要做的項目之外,而是放入加分項目;而需焊接的零組件跟大部成品,都在推動國產化的範圍內。對於在地組裝建議,因為興達港水深不足,而高雄港與其附近有很多鋼鐵廠,都可以做零組件生產,生產完之後送到興達港做大部的組裝,是現在努力的目標。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副組長鄭如閔解釋,當初選擇興達港是因為潮差小、腹地大、離國道近,且附近有工業區可支援,而風機發展速度又比當時預估得快。因此,未來風機越來越大、水下基礎越來越重,而興達港八公尺深就是極限,再浚深恐危及結構,可能就會轉到高雄港。
鄭如閔也分享,興達港前期疏浚工程八月告一段落,水下基礎八月就會送到風場安裝,今年沃旭這六座一定會下水;至於報告所指的2024年4月,是指下一波後期疏浚工程。陳椒華則表示,大家支持高雄的重工業發展,也支持在興達港鄰近地區發展零組件產業,但下水的部分仍希望能源局與工業局別讓風機產業因淤積成為發展瓶頸。
興達海基董事洪寶團表示,水下基礎最後只做了六座,首先疫情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因為需要很多高階技術人員來台指導。其次,水下基礎重達一千多噸,焊接能量非常多,當時高階焊工很缺也進不來台灣。有關良率部分,確實初期不良率稍高,有到五、六%甚至更高,但近期承接另一專案,不良率都在一點七九%以下,並長期穩固維持。
根據去年十二月報導,興達海基承製的六座水下基礎是台灣首批風電國產化大型鋼構,歷經兩年多開發、製造,如期於去年底完成,達成國產化技術里程碑,原訂今年四月一日正式出港安裝。對於六座水下基礎何時會出海安裝,洪寶團透露,業主已經通知八月六日船會進到興達港,預計八月十日有機會出海安裝。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今日熱門新聞
網友回應